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黨的二十大描繪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將“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作為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之一,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重要內容,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重大部署,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將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密結合起來,奮力譜寫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新篇章。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準確把握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新形勢
黨的二十大確立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新征程上,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
從新的戰略機遇來看。新時代十年,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累了堅實物質基礎。同時,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持續深入推進,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成為國際潮流所向、大勢所趨。
從新的戰略任務來看。黨的二十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未來五年,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
從新的戰略階段來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從新的戰略要求來看。黨的二十大鮮明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從新的戰略環境來看。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能源轉型發展任重道遠,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圍繞生態環境問題的國際博弈十分激烈。
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緊緊圍繞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切實把生態文明建設責任扛在肩上,大力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更好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打造綠色發展高地。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不斷提高經濟發展“含綠量”、降低“含碳量”。
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和城市黑臭水體。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有效防范生態環境風險。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
切實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加強生物安全管理。
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深入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
深度參與全球生態環境治理。堅持多邊主義,認真履行國際公約,深化環境領域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氣候談判和國際規則制定。繼續發揮主席國作用,推動“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實施。大力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講好生態文明的中國故事,讓生態文明理念造福世界各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