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6日,遵義市首張茶園碳票在湄潭縣發行,該張碳票由貴州茗城農商旅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獲得,這標志著湄潭林業資源的生態功能走向資產化,農民不僅能“賣茶葉”也能“賣空氣”。
本次發行的茶園碳票,是目前全國頒發面積最大的一張茶園碳票,由湄潭縣林業局簽發,涉及8004.465畝茶園,核定碳減排量6043.75噸二氧化碳當量。“茶園碳票的頒發,讓人們能夠更加認識到保護生態的重要性。”湄潭縣林業局林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宋林松介紹。
黔貴大地,逐綠前行。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長江、珠江上游生態屏障,貴州大力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綠色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已達45%,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動能。
2022年,貴州生態文明建設步履鏗鏘,綠色逐步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新的一年,貴州將繼續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協同共進,實現綠水青山“顏值”與“價值”齊升,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
產業體系綠色化
走進威寧自治縣石門鄉石門坎村,一朵朵赤松茸伸著圓圓的腦袋、頂著紅紅的菌帽,甚是喜人。
2022年,石門坎村結合實際,在村里精心管護的1100畝森林里,全部種上了赤松茸。一個林下基地,不僅帶來1500萬元的年產值和60余名群眾的穩定就業,更是讓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下好生態一枚子,盤活發展整盤棋。貴州在“綠富同興”上下狠功夫,不斷挖掘生態潛力,激活生態價值。
在遵義余慶,秸稈回收變廢為寶。該縣的碩磊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將玉米、水稻、高粱等農作物秸稈投入飼料粉碎機中進行粉碎,再經過發酵、壓塊、捆扎、裝袋,搖身一變成為牛羊秋冬季愛吃的“口糧”。
銅仁江口,生態漁業蒸蒸日上。德旺鄉凈河村鱘魚養殖基地,池中的史氏鱘、達氏鱘、俄羅斯鱘、西伯利亞鱘等十分活躍。依托優質水資源,江口打造出集繁育、養殖、科研為一體的冷水魚綜合產業體系。
綠色發展提高顏值,更提升氣質。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貴州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并將依托豐富資源,繼續大力發展綠色產業。
生產方式綠色化
2022年12月2日,畢節市首筆林業碳票交易達成。此次成交的林業碳票碳減排量為2620噸二氧化碳當量,成交單價為每噸55元,成交總價為14.41萬元。該筆林業碳票交易的落地,標志著畢節市林業碳票真正實現從“碳票”變“鈔票”。
2022年上半年,我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7%,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9個百分點。當前,是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關鍵期,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貴州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優勢,繼續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制度創新和生態產品價值市場化實現機制上積極探索,不斷增強綠色發展的本領。
貴州磷化集團致力于發展綠色建材,通過創新引領,加快推進產品結構調整,大力推進磷石膏再充填、建材、水泥緩凝劑、分解制酸和生態利用處置“五大路徑”的綜合利用。
貴州盤江電投天能焦化有限公司按照循環經濟發展理念,形成了煤炭洗選、焦化以及廢氣、廢渣、廢熱回收等9條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成為貴州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生動縮影。
牽住綠色降碳的“牛鼻子”,才能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和空間格局。接下來,貴州將繼續精妙“碳”索,努力讓生產方式更趨向綠色化,在積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型上,邁出堅實有力步伐。
發展理念綠色化
2022年12月14日21時47分,隨著松桃世昌一期農業光伏發電項目成功并網發電,貴州新能源裝機突破2000萬千瓦,達到2012萬千瓦。
“該項目并網發電,對我省能源結構轉型,綠色電力供應意義重大。”貴州省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四級調研員羅春林介紹,截至2022年12月,全省新能源發電量達到23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4%。
生態環境的好壞在本質上與生產方式緊密相關。當前,貴州正立足資源稟賦,圍繞“雙碳”目標要求,積極推進綠色轉型,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各個領域。
破舊而后能立新,隱藏在經濟新舊動能轉換背后的,是貴州在產業結構上“騰籠換鳥”的智慧和“鳳凰涅槃”的決心。
——圍繞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品、綠色供應鏈等積極打造綠色制造體系;
——借助電商讓茶葉、蔬菜、刺梨等走出深山、走出鄉村,綠色農產品呈泉涌之勢;
——光伏發電、風能、地熱能等綠色能源結構不斷優化,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強大助力;
…………
生態添活力,產業強動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貴州將繼續深入推進綠色經濟倍增計劃,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厚植優勢,不斷增強綠色發展的本領,讓各類產業風生水起,澎湃的綠色動能不斷夯實貴州高質量發展的“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