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是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盛會,習近平總書記莊嚴提出了我們黨的中心任務,以中國式現代化,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它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是什么關系?如何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實現?這些是我們需要深入學習、思考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中國式現代化是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堅實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時期,做出的重大歷史判斷和戰略布局。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話深刻詮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和本質要求,為我國今后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價值遵循和實踐指引,更為世界乃至人類文明現代化的多元發展貢獻了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使用“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這一概念。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它是我們黨立足國情,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行長期探索所取得的理論和實踐創新,也是黨帶領我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歷史和實踐已經充分證明,黨領導下的中國式現代化為中國的穩定發展和繁榮進步奠定了堅實基礎,而且中國式現代化取得的歷史成就也創新了人類文明現代化發展的新樣態,它從根本上改變了長期以來西方文明發展模式創造的世界現代化格局,打破了西方現代化等同于人類文明現代化的思維定式,摒棄了西方現代化發展的諸多困境難題,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實踐途徑。
在中國式現代化推進的過程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內在要求,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總結了新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所發生的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及成就,立足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賦予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新的時代意義。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色與本質特征。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實現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一方面,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們已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些歷史性成就的取得為我們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實現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了良好條件、提供了重要保障。另一方面,隨著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極大提升,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也反映了人民群眾多元化的精神訴求,特別是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美麗中國已成為人民群眾的迫切期待。因此,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上來謀劃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全面推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也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實現奠定了堅實基礎。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闡明了新時代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戰略任務,其核心就是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可以說,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賦予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彰顯了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順應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體現出我們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對自然、社會、經濟發展普遍規律的深刻理解以及人與自然合理關系的充分認同。中國推動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有效克服了西方傳統現代化進程中以犧牲自然生態環境、濫用自然資源為代價而創造物質財富的發展通病,徹底變革了西方傳統現代化進程中“人定勝天”“征服自然”等為基礎的價值觀念,充分緩解了傳統現代化進程中人與自然日趨緊張的關系,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人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那么,為什么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呢?一方面,處理好人與自然、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始終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核心問題。黨的十八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擺在突出位置,黨的十九大又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現代化建設基本方略,二十大再次闡明了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雖然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轉折,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只有起點而永無終點的世代工程,生態環境保護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仍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因此需要我們繼續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突出地位,融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最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另一方面,我國的基本國情也決定了我們不可能也不允許重走西方傳統現代化的舊路,必須立足實際,創新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近現代以來,以張揚塑造理性和科學為基礎的西方文明,其“發展”和“現代化”進程成就的取得是建立在對自然無限度征服基礎之上的,西方現代化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加劇了對自然資源的掠奪,破壞了生態系統原有的平衡穩定,將人與自然之間的張力推至極限。不同于西方傳統現代化的中國式現代化,則高度重視人與自然的合理關系,追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觀點,推進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不斷加快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奠定堅實的生態文明基礎。
以中國式現代化加快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即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其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發展方向,黨的二十大也系統擘畫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發展目標與戰略路徑,我們也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未來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綠色轉型,最終實現美麗中國愿景。
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必須正確認識把握人與自然的關系,牢牢樹立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價值理念。理論和實踐都已充分說明,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蘊含著人與自然共生、共榮、共存的辯證關系,以自然為生命之本,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價值觀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
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綠色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應有之義,更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實現的基本途徑。我們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促進生產活動的綠色轉型,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必須以人民為中心,深入推進污染防治,著力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要向往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應有之義。我國通過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等一系列措施,使人民群眾切實享受優美生態環境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必須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生態環境治理、生態系統保護修復乃至生態文明建設等都是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因此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進程中必須將其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現代化建設相互融合,統籌把握,以此形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合力。
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必須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共謀人類文明的和諧永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更關乎全體人類的前途命運。中國一如既往地用實際行動為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而不懈努力,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不僅打破了傳統西方現代化的固有模式,而且創造了中國經濟社會長期穩定快速發展的“綠色奇跡”。
趙建軍,南開大學—中國社科院大學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趙若璽,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