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俄烏戰爭導致歐盟部分國家重啟煤電,很多營銷號借此帶節奏說“歐盟放棄碳中和啦!”,讓很多人對我國的雙碳目標是否還會繼續實施產生了懷疑。
而在剛剛發布的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強調了我國的雙碳目標,表示要積極穩妥地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并且從碳排放雙控、能源革命、健全碳市場、提升碳匯能力等方面做了具體部署。這無疑讓那些對我國雙碳目標的疑慮不攻自破。我就借著這次二十大的報告,再來分析分析全球實現碳中和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讓大家不要在那么容易被帶節奏。
碳中和符合中國的利益
碳中和最主要的目標是結束人類二百多年的化石能源文明,轉而進化為可再生能源文明。其最主要的表現形式為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為主的能源使用轉為以可再生電力為主的能源使用。最大的區別就是能源的來源從自然資源變成了產業資源。
就自然資源來說,我國雖然煤多,但缺油少氣。而產業資源,那就是舍我其誰的存在了。與可再生電力中最主要的技術和產業如光伏、風電、電動車、電網等相關技術,中國無論從技術水平和產業能力就是全球獨一檔的存在。相關產能基本都占全球一半以上,就相當于全球一半的煤油氣都在中國一樣。
要知道,中國每年貿易順差也就5000億美金左右,光買石油就得花掉一半的錢,在碳中和時代,不光不用花這錢了,還會通過輸出清潔能源成倍地賺錢回來,換你你搞不搞?
碳中和是歐盟能源的唯一出路
最近輿論對碳中和的消極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歐盟重啟煤電,原因是俄烏戰爭導致俄國的石油天然氣對歐洲的供給大幅降低。然后就有人嘲諷說歐盟不搞碳中和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砸自己腳云云。事實上,關注歐盟碳中和政策的人都知道,歐盟的碳中和目標從來就沒有變過,只是短期確實沒能源可用,只有有啥用啥,甚至連木柴都用上了。
即使我們不關注碳中和政策,自己用后腦勺想一想,歐盟這次這么慘就是因為能源被別人卡脖子了,而煤炭在歐洲本地也并不富裕,要改用煤炭還不得被別人卡脖子?所以要擺脫這個窘境,避免重蹈這次覆轍,只有走可再生能源這條唯一的路。
事實上,因為俄烏戰爭,歐洲反而加快了可再生能源建設的進程。但因為這個消息不能引爆吃瓜群眾的情緒,所以營銷號不愛寫。結果就是“歐盟放棄碳中和”的標題鋪天蓋地,“歐盟加速新能源建設”少有見到。
別人不搞我們就不搞是什么邏輯?
這是一個靈魂拷問,我想問問那些聽到歐盟不搞碳中和自己就懷疑人生的人,為什么別人搞我們就要跟著搞?別人不搞我們就會不搞?這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還是刻在我們基因里的一段遺傳信息?難道我們就一定要跟在別人屁股后面?這就是我們的大國自信?
中國確實在早期高速發展的時候,對減碳有一定的抵觸,但在空氣污染成為全民長期關注的話題后,中國就已經變被動為主動了,我國高層已經多次表態碳中和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要自己做。
化石能源只是人類文明在發展過程中利用能源的一個階段,它并不能與文明畫等號,等人類文明對能源的需求上一個臺階后,它遲早要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中國的國力在迅速擴大,也逐漸走向了世界舞臺的中心。都已經站在世界舞臺的中心了,還要跟著別人做什么不就是笑話嗎?雖然碳中和不是我國先提出來,但我們已然成為了全球實現碳中和的主力軍。這意味著今后的路可能不是別人說怎么走我們怎么走,而是我們要提出方案,讓別人來跟著我們走。
不光是碳中和,在其它領域,特別是國際議題方面。我覺得要成為真正意義的強國,首先要從根本上改掉“別人提出我跟隨”的思維慣性,要主動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案,并且有足夠的號召力號召全球解決這個問題,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強國。
碳中和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關于碳中和,很多人腦袋里想的都是“歐盟還搞不搞碳中和?”、“美國還搞不搞碳中和?”、“歐美不搞碳中和的話,我們還搞不搞碳中和?”。感覺碳中和就是一個存粹的國際政治游戲一樣,關系好了大家搞一搞,關系不好了大家就一拍而散。全然忘記了碳中和的初衷——解決氣候危機。
今年全球各地的極端高溫不少人都是有親身經歷的,那種酷熱,真的是離了空調恨不得當場爆炸。我們其實已經進入氣候危機的時代了。像這種極端高溫,以后只會愈演愈烈,這就像一艘漏水的船一樣,大伙在為誰應該多出力舀水而爭來爭去,一點也不影響船慢慢地下沉。現在的情況是水可能才剛剛淹到腳脖子,所以大家還有余力討論誰該多出力,誰該少出力,順便還打打架。等到水真的淹到頸脖子時,大家恐怕除了拿出吃奶的力氣往外舀水以外,再沒精力去搞其它事情了。
綜上所述,無論從二十大的表態還是從現實的角度看,碳中和都是一定要實現而且一定會實現的,不要再有懷疑,找準碳中和的細分賽道,經濟情勢不好的時候就苦練內功,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就擼起袖子加油干,相信你我都會見證那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