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夜幕降臨,鏡頭打開的一瞬間,巨大流量從主播們身上如電流般劃過。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流量,呈現出最直觀的數據,直白地告訴你,如今正是一個直播的時代。無數這樣的鏡頭背后,是一個正日益紅火的直播風口。這個風口成為越來越多聲音角逐的戰場。臺前與幕后,圍觀與參與,每天都在上演新的故事。
由南京市生態環境局主辦的江蘇省首次環保設施向公眾集中開放直播活動近日正式啟動。打開手機,進入“南京生態環境”抖音公眾號,透過方寸屏幕,就能看到環保設施幕后故事的獨家放送。江蘇省南京環境監測中心、南京高科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光大環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等8家環保設施開放單位齊聚直播間,線上向公眾零距離展示開放的奧秘和魅力。
將環保故事放在聚光燈下,送上直播舞臺;讓環保設施公眾開放被賦予“足不出戶就可以零距離感受”的全新標簽。在直播風口中,環保設施也逐漸涌上潮頭,希望在這場“角逐”中站住腳跟。
首秀,企業老總閃亮登場
藍色襯衣加上筆挺的西裝褲,這樣的裝束在直播中并不常見。
“在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方面,利用環保型拆解處置設備、信息管理系統、視頻監控系統三種管理手段,實現電子廢棄物的環保拆解。拆解過程、拆解產物和數據實現可視化、信息化、可追溯化。”南京凱燕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華明對著鏡頭說。
同一時間,鏡頭的畫面呈現出電子廢棄物處理全流程。秩序中充斥著緊迫感,每家企業僅有10分鐘的展示時間,陳華明想表達的很多,但總體氛圍卻顯得輕松,飛速閃過的彈幕中滿是驚嘆,“陳總是環保標兵”“讓電子廢棄物安全回家”“原來電子廢物都有ID,可追蹤”。
陳華明的頭銜很多,東南大學畢業的“學霸”、南京凱燕電子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南京大學MBA的校外導師。唯獨主播這一稱呼,對他來說還有些陌生。
當天,像他一樣參與直播首秀的企業老總有3位。鏡頭里,他們每一個都站得筆直,穿得正式,說得認真又詳盡。網友們能夠瞧見,幾位老總業務講解非常扎實,對環保設施公眾開放顯然非常熟悉。
直播是首秀,但講解不是,準確地說是家常便飯。
早在2017年,南京就走上環保設施公眾開放的快車道。江蘇省南京環境監測中心、江蘇金陵環境股份有限公司鐵北污水處理廠、光大環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南京凱燕電子有限公司躋身全國首批環保設施開放單位。2018年,生態環境部在南京舉辦全國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現場觀摩活動。
為了提升公眾參與度、擴大環保“朋友圈”,南京高科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光大再生能源(南京)有限公司、光大水質凈化南京有限公司、南京綠環廢物處置有限公司于2021年也進入了全國第四批環保設施開放單位名單。
向公眾開放對南京的環保設施單位來說,早就不是一個陌生的“選題”,這是一道“常考題”。為接待前來參觀的公眾,8家環保設施單位的老總幾乎都戴上過小型麥克風,穿行在人群中,當過講解員。
“我準備了至少10份講解稿,針對不同的人群我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切入不同的角度。在我的講解中,不僅僅是介紹企業,更是與生態文明教育相結合,通過介紹電子廢棄物的危害,引導老百姓自覺意識到環保企業正規處理的重要性。”陳華明站在鏡頭前,聲音越說越大,越說越亢奮。最后他指著“花園式環保工廠”用上了“YYDS”(永遠的神),算是與鏡頭背后的觀眾們一次可愛的互動。從彈幕中的“酷炫帥”,就可以感受到公眾對環保設施的傳統印象也正在改變。
準備,“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能不能改期?”距離直播開始不到兩天,籌備組的小伙伴們有些緊張。
“主播說錯話怎么辦?”“網友沒有互動怎么辦?”緊張、焦慮、擔心出錯。但南京市生態環境局領導的支持給了大家充分的信心,各種預案也做了充分的準備。
籌備團隊中有學攝影的,做財務的,搞后勤的,組織環境教育的,還有信息化專家,就是缺主播,誰也沒信心。當天的兩位主播趙彤、王振坤,一個是文字工作者,一個是人事工作者,都是環境宣傳戰線上的年輕人。
從2018年起,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在全省率先開通環保抖音號“南京生態環境”,趙彤和王振坤憑借字正腔圓的優勢在單位突圍,坐鎮官方抖音號,雖然沒有做過直播,但在視頻界也是久經沙場。巧合的是,南京生態環境抖音號上發布的第一條短視頻正是介紹南京環保設施公眾開放的,“開門、開放、開誠布公”的主題非常醒目。
8家環保設施單位的背景資料、環保互動問答的設置標準、有獎競猜的獎品設置、網友的互動交流,撲面而來的問題最終“消化”在深夜的加班過程中。反復練習、反復思考,再反復調整、完善。
環保設施單位的背景材料被濃縮成87頁PPT,其中的特色工作、亮點介紹被一一標注點明。環保知識問答每題控制在20字以內,盡量以是或否作為選判標準,與環保設施相關聯,更要與生活聯系得緊密。
“我補習了一周的直播,口播最講究簡單明了,還是要想得再細致一些。”這份PPT是直播總導演唐偉利的第18稿,不停地刪改,只為達到最好的效果。事實證明,在這場直播活動中,這些努力都沒有白費。
帶著所有人的緊張與期待,這場長達兩個半小時的直播取得了圓滿成功。當天,微博客戶端與抖音客戶端同步開播,在線觀看人數超萬人。
創新,宣傳教育大膽嘗試
“環保盲盒再加20個。”“家人們,這個中水回用技術絕絕子啊。”兩位年輕的主播總是能把握流行的風潮,這些帶著“江湖味”的語言出現在直播間,數百條點贊的彈幕齊刷刷地顯示出好感與肯定。當天,最受網友們歡迎的莫過于環保盲盒。當網友們為了它爭紅了眼的時候,籌備組的工作人員真的“紅了眼”。
“看到我們自主設計的環境宣傳品這么受歡迎,真的很感動。”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關欣悅是環境宣傳品設計的主創人員,談到宣傳品制作,很有感觸,“以前我們的宣傳品都是直接采購的,現在我們的宣傳品一定要有設計,要有品,品質+品位,而環保元素的融入是最重要的,只有先打動我們自己,網友們才可能喜歡。”
據悉,今年六五環境日期間,南京市生態環境局“一把手帶貨”欄目也有“火出圈”的味道,各派出局的“一把手”局長走進抖音“帶貨”,帶的是環保工作的亮點和群眾的環境幸福體驗。
從2015年起,南京市生態環境局便開始自主設計制作各類宣傳品和多媒體宣傳資料。如以漫畫形式講述生態環保故事,創作出《環保漫漫說》系列作品,讓南京生態環境的吉祥物“風車娃”以卡通形象帶領公眾走進環保工作的臺前幕后;碟兒敲起、板子打起,傳統文化南京白局對接上環境宣教,活潑俏皮的歌詞里蘊藏著低碳生活的奧秘……如今,生態環境宣傳教育通過新媒體平臺,以新形式、新內容,成為“流量密碼”。
等聚光燈熄滅,這些印著環保標簽,帶有風車娃設計元素的宣傳品將被打包,通過物流送往全國各地,贈送給五湖四海的參與者。巧思與妙用的結合,讓這些宣傳品別具新意,得以去往更大的舞臺傳遞低碳生活的理念。
“通過這樣的直播活動,讓公眾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去了解身邊的環保設施運行情況。加強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拓展公眾參與渠道,搭建市民與生態環境部門有效溝通交流的平臺。”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郝元介紹,“在直播的風口,環境宣傳也要順勢而為,下一場直播活動已經在策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