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研究進一步做好重大投資項目環評工作,審議并原則通過《2021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環境公報》)、《2021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海洋環境公報》)、2022年“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先進典型名單和《低水平放射性廢物包特性鑒定——水泥固化體》(以下簡稱《標準》)。
◇會議指出
習近平總書記4月29日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強調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對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強化環評等保障,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明確要求。生態環境系統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更加自覺把生態環保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考量,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作出積極貢獻。要全力做好重大項目環評審批服務保障,持續深化環評“放管服”改革,在優化流程、提高效率上下功夫,在規范服務、便民惠企上出實招,為重大投資項目提供從環評文件編制到審批的全過程保障。要持續完善環評審批“三本臺賬”工作機制,指導地方建好重大投資項目環評管理臺賬,落實好服務重大投資項目環評的各項措施,不斷提升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會議強調
編制發布《環境公報》、《海洋環境公報》,是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的法定要求,是向社會全面展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的重要窗口。兩份公報全面反映了2021年全國大氣、水、土壤、自然生態、聲環境等各要素質量狀況,以及海洋環境質量、生態狀況、主要入海污染源等海洋生態環境狀況,是公眾了解2021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的權威載體。公報編制各相關部門和單位要高度負責、精益求精,確保兩份公報內容全面、數據翔實、邏輯嚴謹、科學規范,充分展示2021年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的新進展和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取得的新成效。公報正式發布后,要通過新聞發布會等形式,多媒介、多方式、多渠道開展宣傳解讀,用數據說話,用圖表說話,用事實說話,不斷增強全社會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信心。
◇會議指出
◇會議強調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生態環境部紀檢監察組組長庫熱西,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趙英民、葉民、邱啟文,總工程師張波,核安全總工程師田為勇出席會議。
駐部紀檢監察組負責同志,機關各部門、應急中心、服務中心、信息中心主要負責同志列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