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甕安火車站附近的一處山地,貴州在此領域單個體量最大的項目——貴州磷化集團旗下甕福江山化工公司甕安縣新材料及電子化學品項目正拔節生長。項目建成后預計實現年產值340億元以上,成為磷化工產業中少有的構建磷酸濕熱并舉、有機無機兼備、“三酸兩堿”齊聚的工業4.0智慧化工產業園。
“主抓手”牢牢把穩,“硬支撐”不斷夯實,項目建設成為推動貴州高質量發展強勁引擎。1至10月,我省在建重大工程項目2002個、完成投資2673.6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83.6%,為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提供了有力支撐。
項目聚“力” 建設正酣
全省各地搶抓關鍵時間窗口“拼經濟”“拼項目”,搶速度趕進度拼力度,穩投資抓項目促發展,更多實物工作量正在形成。
貴陽貴安500余個省級重大工程項目“齊奔跑”。在中國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貴安新區生產基地配套項目(中航發二期)施工現場,300余名施工人員正緊張而有序地開展作業,項目預計明年3月底交付使用。
六盤水市240個省級重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11月12日,貴州水城經開區總投資32億元的六盤水雙元鋁業公司二期項目正式具備投料啟槽試生產條件,整個園區的鋁水供應能力隨之節節攀升,助推該園區鋁產業產值規模突破200億元。
重大項目建設提速的同時,資金支持力度也在加大。
“已爭取到‘兩新’領域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63.29億元。”11月28日,貴州省全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若干政策措施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在設備更新方面,獲支持的72個項目已開工43個,累計完成投資44億元;在金融支持方面,175個項目納入國家設備更新再貸款備選清單,9個項目實現貸款投放落地。
11月出臺的《貴州省全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若干政策措施》,對推進項目建設工作作出安排:明年將省級前期工作專項資金提高到10億元,支持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
項目動起來,投資跟上來,信心強起來。以重大項目拉動有效投資,全省開足馬力,形成“一切盯著項目干、一切圍著項目轉”的濃厚氛圍,凝聚推動項目建設的強勁合力。
11月29日,位于貴陽大數據科創城的多彩貴州要素交易中心正式投入試運營。交易中心旨在構建全要素交易服務體系,建設全國一流的數字化智慧交易及數據服務平臺。
交易中心選擇落戶貴安新區,正是看中數字經濟高地、算力樞紐節點的優勢。依托貴陽貴安的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交易中心致力于打造成為面向全省、全國的要素交易市場。
為推動項目建設更加科學精準,貴州印發《省級重點支持的各市(州)工業主導產業“一圖三清單”》,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全省各地精準選擇和優化主導產業,并圍繞主導產業深化產業鏈圖譜和在建項目、在談項目、擬招企業清單“一圖三清單”滾動推進機制,將項目建在“鏈”上,聚在“群”中。
在確定了以新能源電池及材料、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制造為主導產業后,貴陽貴安對每一個重點產業和工業園區實行“一園一策”“一產一策”推動重點產業發展,加快產業集聚、構建產業生態。
貴州習水經開區重點培育習酒公司等2個百億級企業,安酒等3個十億級企業,以及一批億元級企業,形成“2+3+N”白酒產業梯次發展格局。
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產業規??焖僭鲩L。以新能源汽車為例,隨著吉利、奇瑞等龍頭企業先后在貴州布局整車基地,比亞迪、寧德時代等動力電池頭部企業紛紛落子,全省汽車整車產量今年10月突破10萬輛,“電動貴州”乘風起勢、動能澎湃。
項目聚“溫” 民生有感
12月11日,經過72輛總載重約2520噸的大貨車重壓測試,牂牁江大橋順利完成上崗前的“全身體檢”動靜載試驗,向著通車目標邁出關鍵一步。
盤興鐵路建設現場。
貴州優先把產業路、資源路、旅游路等建設工程納入項目庫推進實施,規劃今明兩年建成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487公里,到2030年建成2400公里以上,推動全省80%以上的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
正如公路一頭連接著城市提質,一頭連接著鄉村振興,“四好農村路”建設,撐起了貴州縣域經濟城鄉貫通強骨架。從村村通客運到城鄉客運一體化,我省農村群眾實現了“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
用項目激活發展,內聯外暢的新“黔道”已然織就,人暢其行,折射消費市場回暖;貨暢其流,印證經濟社會發展“進”的步伐堅定有力。
位于銅仁市思南縣的國家級重大水利工程花灘子水庫工程項目建設現場,大型挖掘機正在山巒間進行作業。預計年底完成工程量50%左右。掬來清水潤黔東,工程建成將有效解決思南縣城區和周邊農村33萬人和5萬畝連片灌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針對人民群眾看病就醫中的難點和痛點,貴州高度重視頂尖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明確提出“5+1+1”總體規劃布局,覆蓋貴陽貴安、遵義、畢節3地,高位推動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實實在在落地。目前,共投入財政資金39.19億元,出臺保障政策58項,支持國家、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5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全部開診運行,引進新技術新項目602項。
今年1至11月,貴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同比增長43.5%,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33.1%,醫藥制造業投資增長25.5%。數字背后,是瞄準重點民生領域,加大項目建設的力度和溫度。